本文作者:author

MCU行业寒冬:巨头业绩下滑与价格战的博弈

MCU行业寒冬:巨头业绩下滑与价格战的博弈摘要: 2020年至2022年,MCU市场因需求激增而蓬勃发展,各大厂商赚得盆满钵满。然而,2023年,行业焦点转向降本增效、去库存和国产化替代,MCU厂商的财务报表也随之发生巨变。国...

2020年至2022年,MCU市场因需求激增而蓬勃发展,各大厂商赚得盆满钵满。然而,2023年,行业焦点转向降本增效、去库存和国产化替代,MCU厂商的财务报表也随之发生巨变。

国际巨头纷纷遭遇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的困境。意法半导体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23.2%,净利润更是暴跌63%;为应对持续低迷的市场需求,他们启动了重组计划,包括裁员和成本控制。微芯科技的情况更为严峻,2025会计年度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41.9%,并关闭了位于亚利桑那州的晶圆厂,裁员500人。恩智浦半导体第四季度营收下降9%,净利润下降13%,并计划全球裁员1800人。德州仪器连续四个季度营收和利润同比下降,全年营收同比下降12%,净利润下降26%。瑞萨电子也宣布将在2025年裁员5%。

国内MCU厂商虽然在今年业绩有所改善,但去年却普遍面临营收和利润下降的压力,库存水平也较高。今年的价格战更是激烈异常,部分MCU价格低至几毛钱,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,多家企业净利润出现亏损。国产MCU虽然凭借价格优势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,但也面临着同样的利润率下降难题。兆易创新2023年MCU营收同比下降53.46%。

目前,MCU市场竞争依旧激烈,行业尚未完全复苏。价格战成为清理库存的主要手段,尤其是在中低端车规级MCU市场。RISC-V开源架构MCU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价格压力。

面对挑战,MCU厂商也在积极寻求突破。技术创新成为关键,他们加大研发投入,探索AI技术、提升MCU集成度、采用多核异构设计,并积极推动制程技术迭代和架构创新。此外,战略合作也成为应对困境的重要手段。

未来MCU市场走向仍存在不确定性,这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、市场供需关系以及MCU厂商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能力。2025年,集成度超过50个功能的MCU产品将主导市场,AI功能的MCU将占据重要地位,应用领域涵盖汽车电子、智能家居等多个方面,但性能与功耗的平衡仍是巨大挑战。

MCU行业寒冬:巨头业绩下滑与价格战的博弈MCU行业寒冬:巨头业绩下滑与价格战的博弈MCU行业寒冬:巨头业绩下滑与价格战的博弈MCU行业寒冬:巨头业绩下滑与价格战的博弈MCU行业寒冬:巨头业绩下滑与价格战的博弈MCU行业寒冬:巨头业绩下滑与价格战的博弈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

阅读
分享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验证码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64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